對色燈箱在食品行業中的作用
在大多數人眼中,對色燈箱與食品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的。也難怪,一方是大眾眼中“高大上”的科技神器,另一方是所有人“*”的日常物資。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,它們之間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。
對色燈箱又名標準光源箱、標準光源對色燈箱,是用來檢測顏色的設備,目前國內外品牌眾多。
我們平日見到色彩鮮艷的各類加工食品,不禁食指大動,這些讓人產生強烈食欲的食品,其顏色控制得如此恰到好處,正是因為有對色燈箱在把控顏色關。
食品行業工人在加工食品時,常常需要添加可食用色素,將食品外觀調配成可勾起人們食欲的顏色。在添加前,顏色控制人員使用對色燈箱的標準光源來檢測色素的色差,做到前期嚴控。食品經可食用色素染色,并經過各道工序加工完成以后,還需對成品的顏色進行檢查,剔除不合格品。經過對色燈箱的層層把關,出現在消費者面前的,便是鮮艷奪目的美味食品了。
對色燈箱的色彩視覺評價需要滿足幾個條件,即適當的觀察條件、規范的樣品放置及標樣在觀測位置上保持不變。
1. 觀測條件
當觀測某樣品的顏色時,測試臺上不可有其它材料,且測試區域也不能有任何顏色明亮的裝飾品。操作者若穿著彩色或顏色明亮的衣物時,應套上一件中性灰色外衣。操作時還不能佩戴著色隱形眼鏡或玻璃眼鏡,以免影響對顏色的感知。某些情況下,在自然光下評估材料也是可選的,但日常氣候條件、觀測位置的緯度、觀測日期及觀測年份等不同時,自然光則具有可變性,這會導致評估結果的謬誤。若因條件限制,需要做色彩的室外自然光評價,則應該在正午進行,且需觀測樣品中間部位的顏色。
2. 觀測位置
樣品應平行放置在樣品臺燈帶中心的位置,觀察樣品臺表面時,觀測者應調整與樣品的相對位置,以便能準確地評估色調、亮度和色度。所有樣品都應在標準日光、熒光和幕光燈下觀測,其中日光燈是色彩評價中重要的光源,熒光燈和幕光燈則用于評價同色光譜。需要注意的是,判斷顏色應迅速,因為隨著曝光時間增加,眼睛對色彩差異的敏感度會下降。
紡織材料應觀察彼此接觸的樣品和標樣的細毛位置(織物表面纖維)。樣品放置的方法是,當摩擦材料時,手沿織物移至樣品臺頂部感覺有粗糙的細毛位置,保持面料的徑向沿觀測平臺。
當旋轉測試臺平面至180度和90度,或兩者中間位置時,樣品和標樣應當匹配(兩種材料的細毛應當同向)。
油漆或光滑平面、塑料、皮革或乙烯基這一類材料,可分為單色和金屬色(含乳白色)。單色通常從水平位置和俯視位置觀察,對于塑料材料樣品和標樣,應讓其對著樹脂流量相同或相似的同一方向。觀測水平位置通過觀測表面與觀測者平行獲取,讓視線幾乎垂直于表面。旋轉樣品使其遠離觀察者,沿水平位置向下90度即獲得俯視位置。這兩個觀測位置都應考查顏色匹配,可用同樣的方式觀察金屬色或乳白色。由于噴漆技術和噴漆條件的變化,兩個樣品間的中間角度可能會出現顏色差異。
當用肉眼對比樣品和標樣,由于材料間有的相對位置,一般是從左至右、從上至下翻轉樣品來觀測顏色的效應。